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

誰創造了淡定的社會

        923人人保釣大遊行圓滿落幕了,但某些媒體卻以「年輕一輩很淡定」,來定調整個保釣運動似乎是老一輩的事,和青年學子們毫無關係。看到這個標題,身為一個參與保釣遊行的學生我感到很痛心,確實在遊行的活動中青年並不佔多數,但我們要問的是究竟這樣一個所謂「淡定」的社會是誰創造出來的呢?我必須要說媒體本身有很大的責任。

台灣社會與青年之所以對於問題如此「淡定」,很重要的原因是媒體所呈現出來的,就是不勞而獲勝過苦幹實幹,這次的保釣遊行中有許多政治人物參與,有的真的走完全程,有的卻只是在出發點快閃現現身而已。但某平面媒體卻將未參與遊行的某黨政治人物的姓名,排在全程參與的新黨政治人物之前,只有中國時報真實報導了參與政治人物的情況,這對於認真參與活動的人來說真是情何以堪。媒體放大了作秀的成果,不就是在告訴社會大眾,只要懂得適時作秀,不勞反而可以撈的更多,既然如此誰還願意辛苦付出呢?

其次,更重要的是青年的聲音無法出來,在昨天的活動中是否真的沒有青年?我所看到的並非如此,走在遊行的隊伍中,我碰到了從鶯歌自己坐車來響應的國中生,一群高舉保釣標語的青年中,有花蓮東華大學、宜蘭佛光大學、台北的文化大學,甚至是育成高中的學生們,但沒有媒體願意訪問他們參與遊行的原因,反而刻意放大不參與遊行青年的聲音,意圖將社會帶向所謂青年們都是「淡定」與「冷感」。長期以來青年即便參與活動也不會被看見,他們的聲音也出不來,既然社會對他們漠不關心,他們自然也對社會冷感與淡定了。

媒體自己創造了「淡定」社會,忽視在逛街途中對我們大力揮手的年輕小姐,與停下摩托車雙手像我們豎起大拇指的青年,卻還擺出一副裁判者的角色高高在上,為整個遊行活動下了標語定了調,如此偏頗的報導取向,怎好意思再要求青年要關心社會、要有社會責任呢?我想對於這種刻意扭曲事實的媒體,我們應該審慎思考將其淘汰。